蕁麻疹


蕁麻疹

大多數蕁麻疹為急性發作,通常由單一原因引起,在數天內會自動康復,但若反覆發作超過6星期以上,稱為慢性蕁麻疹,就需要長期藥物控制。慢性蕁麻疹則可能有多種原因。

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,成因為身體接觸到一種或多種的過敏原(包括食入、吸入、皮膚接觸、注射進入等),引起皮膚內小血管急速擴張,而在皮膚表面形成膨疹。單一膨疹在24小時內會自動消失,但在過敏反應未消失或重複接觸過敏原時,膨疹將反覆發作。大多數蕁麻疹為急性發作,在數天內會自動康復,但若反覆發作超過6星期以上,稱為慢性蕁麻疹,就需要長期藥物控制。

 

常見引起蕁麻疹的原因:

急性蕁麻疹通常由單一原因引起,慢性蕁麻疹則可能有多種原因。

    1. 飲食:
  1. 飲食:
  2. 藥物:所有藥品、維他命及健康食品皆可能引起蕁麻疹,較常見者如阿斯匹靈類消炎藥、抗生素等。
  3. 感染:
    1. 細菌性:牙齒疾病(如蛀牙、牙周病)、鼻竇炎、尿路感染等。
    2. 黴菌性:念珠菌感染、香港腳、灰指甲等。
    3. 病毒性:B型肝炎、某些濾過性病毒引起的感冒等。
    4. 寄生蟲感染:滴蟲感染、腸道寄生蟲等。
  4. 吸入性過敏原:如花粉、黴菌孢子、粉塵、動物毛髮、小蟲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微粒等。
  5. 內分泌:如甲狀腺功能異常、女性荷爾蒙(某些女性的蕁麻疹發作與生理週期有關)。
  6. 物理性因素:導致物理性蕁麻疹,如搔抓、壓力、陽光、溫度變化、水等。
  1. 藥物:所有藥品、維他命及健康食品皆可能引起蕁麻疹,較常見者如阿斯匹靈類消炎藥、抗生素等。
  2. 感染:
    1. 細菌性:牙齒疾病(如蛀牙、牙周病)、鼻竇炎、尿路感染等。
    2. 黴菌性:念珠菌感染、香港腳、灰指甲等。
    3. 病毒性:B型肝炎、某些濾過性病毒引起的感冒等。
    4. 寄生蟲感染:滴蟲感染、腸道寄生蟲等。
  3. 吸入性過敏原:如花粉、黴菌孢子、粉塵、動物毛髮、小蟲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微粒等。
  4. 內分泌:如甲狀腺功能異常、女性荷爾蒙(某些女性的蕁麻疹發作與生理週期有關)。
  5. 物理性因素:導致物理性蕁麻疹,如搔抓、壓力、陽光、溫度變化、水等。

如何避免接觸過敏原?

  1. 慢性患者應紀錄飲食日記及膨疹發生的時間、程度,以找出可能的食物過敏原。飲食日記應包括食物、飲料、藥物、健康食品和補品以及零嘴。
  2. 對曾經因服藥而引起蕁麻疹的患者,應請教醫師,將可疑藥物名稱記下,看病時先告知醫師可能引起過敏的藥物。
  3. 慢性蕁麻疹患者若有其他身體不適,如蛀牙、鼻竇炎、尿道發炎、腸胃不適等,應儘速就醫治療,以免感染性過敏原長期在體內作祟。
  4. 避免到灰塵或煙霧多的地方。對毛類過敏的患者,建議不要飼養寵物。對花粉過敏者,避免種花、插花。家中最好不要舖地毯,並隨時保持空氣流通。
  5. 物理性蕁麻疹的患者應避免會造成發作的物理性因素。

蕁麻疹患者的日常保養。

  1. 沐浴方面
    1. 可以使用肥皂或沐浴乳。
    2. 儘量少洗熱水,因其易使血管擴張,而惡化膨疹。
  2. 止癢方面
    1. 按醫師指示,局部使用冷敷或止癢藥膏。
    2. 剪短指甲,避免因局部搔抓造成的皮膚損傷。
    3. 勿使用酒精擦拭,因酒精也會使血管擴張。

參考來源:亞東醫院皮膚科衛教單張
 

 

求診客戶資料